步往东走去。这时怀中抱着的是亲生孩儿,那恨之切骨的段
天德已不知去向,本来的满腔悲痛愤恨,登时化为温柔慈爱,
大漠中风沙如刀,她只求不刮到孩儿脸上,自己却是丝毫不
以为苦。
行了数日,地下草木渐多,这日向晚,忽见前面两骑马
奔驰而来。乘者见到她的模样,便勒马询问。她连说带比,将
遇到败兵、雪地产儿的事说了。那两人是蒙古牧民,虽不懂
她言语,但蒙古人生性好客,怜贫恤孤,见她母子可怜,就
邀她到蒙古包去饱餐了一顿,好好睡了一觉。蒙古人以游牧
为生,赶了牲口东迁西徙,追逐水草,并无定居,用毛毡搭
成帐篷以蔽风雪,就叫做蒙古包。这群牧民离开时留下了四
头小羊给她。
李萍含辛茹苦的抚养婴儿,在大漠中熬了下来。她在水
草旁用树枝搭了一所茅屋,畜养牲口,又将羊毛纺条织毡,与
牧人交换粮食。
忽忽数年,孩子已经六岁了。李萍依着丈夫的遗言,替
他取名为郭靖。这孩子学话甚慢,有点儿呆头呆脑,直到四
岁时才会说话,好在筋骨强壮,已能在草原上放牧牛羊。母
子两人相依为命,勤勤恳恳,牲口渐繁,生计也过得好些了,
又都学会了蒙古话,只是母子对话,说的却仍是临安故乡言
语。李萍瞧着儿子憨憨的模样,说着甚么“羊儿、马儿”,全
带着自己的临安乡下土音,时时不禁心酸:“你爹爹是山东好
汉,你也该当说山东话才是。只可惜我跟你爹爹时日太短,没
学会他的卷舌头说话,无法教你。”
这一年方当十月,天日渐寒,郭靖骑了一匹小马,带了
牧羊犬出去牧羊。中午时分,空中忽然飞来一头黑雕,向羊
群猛扑下来,一头小羊受惊,向东疾奔而去。郭靖连声呼喝,
那个羊却头也不回的急逃。
他忙骑上小马追去,直追了七八里路,才将小羊赶上,正
想牵了小羊回来,突然间前面传来一阵阵隐隐的轰隆之声。郭
靖吃了一惊,他小小的心中也不知是甚么,心想或许是打雷。
只听得轰雷之声愈来愈响,过了一会,又听得轰隆声中夹着
阵阵人喧马嘶。
他从未听到过这般的声音,心里害怕,忙牵了小马小羊,
走上一个土山,钻在灌木丛里,躲好后再探出头来。
只见远处尘土蔽天,无数车马奔驰而至,领队的长官发
施号令,军马排列成阵,东一队,西一队,不计其数。众兵
将有的头上缠了白色头巾,有的插了五色翎毛。郭靖这时不
再害怕,看得很是开心。
又过一阵,忽听左首数里外号角声响,几排兵马冲将过
来,当先的将官是个瘦长青年,身上披了红色斗篷,高举长
刀,领头冲锋。双方兵马冲近,厮杀起来。攻过来的那一队
人数甚少,不久便抵敌不住,退了下去,后面又有援兵抵达,
只打得杀声震天。眼见攻来的兵马又要支持不住,忽然数十
支号角齐声吹动,一阵急鼓,进攻的军士大声欢呼:“铁木真
大汗来啦,大汗来啦!”双方军士手不停斗,却不住转头向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