蒙县令不仅萌,也是比较爱护黎庶的,一开始考虑着实力上有差距,强行压制着,当他知道李永生转战桐河之后,马上组织了三万的黎庶,还放出了被俘的桐河兵,要他们带路。
同时县里还在继续组织人手,万一桐河打成拉锯战,要保证还能拉过去三到五万人。
现在赶过来的一万人,是这三万人里最能跑的,先跑过来昭告大家一声,稳定军心之余,还能为后续的大部队准备扎营等事宜。
桐河人原本对永乐人很有点耿耿于怀,他们的亲人在永乐损失了一些,但是话说回来,那是打仗,刀枪无眼,死了谁苦了谁,跟军营里自己人屠杀自己,性质完全不一样。
而且事实上,在永乐大营那一战,总共也没死多少人。
所以见到永乐方面竟然有成建制的义军来援,还是一副跑断气的样子,桐河人异常感激,马上箪食壶浆迎接义军。
同时,他们兴高采烈地宣布:这才是永乐义军的先头部队,后面还有五万大军。
桐河人表示,这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消息,然后就开始抱怨,还是永乐好啊,人家现在能集全县之力,打造这么一支援军出来,咱桐河的县城,可惜还在逆贼的手中。
有组织和没组织,终究是不一样的。
但是这消息传到三万被看管的新兵耳中,大家心里都是拔凉拔凉的,看着近在咫尺的新兵营,不少人心里哀嚎:这大营,也不知道今生还有没有希望再回去。
高阳扁昨夜去老军营开会,吵吵了一晚上,总算是撇清了自己建议失当的责任,今天哈欠连天赶过来,就是防着雷谷的人再出什么幺蛾子。
当他来到地方,看到漫山遍野的永乐人,听着四处可闻的永乐口音,只觉得眼前一黑,好悬没晕过去:真的是怕什么来什么啊。
这一万人仅仅是先头部队,这个话他信。因为桐河大营的军队建制目前还健全,驻守在乡镇的那些军士,也能有效地哨探情报,这么大一支军队过境,没道理不知道。
之所以没人汇报,那就是因为这一支军队是夜间行军,赶路过来的,别人没察觉。
想到还有五万永乐人在路上,他的头都是大的——再有五万人来,军营外的义军要到十万了,老军营的三万多人,都未必挡得住了。
王爷的援兵再不到的话,这桐河县的大营恐怕……吃枣药丸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