桐灵对忠义出现流寇,表现出极大的恐惧,他们说的合作,其实是单方面的求助,希望万一桐灵遭遇类似事件,能得到雷谷的支援。
虽然雷谷距离桐灵县城,超过百里了,不过县令表示:你们守住的山谷谷口,距离县城也就百里左右,把我们也纳入保护范围吧。
李永生正在恼火忠义县的态度,对桐灵县就没什么好声气,说我们只管赈济灾民,你们若是觉得桐灵危险,可以搬到雷谷来,我们没兴趣替朝廷守县城。
然而,一帮桐灵人,早就得了方县丞的机宜——须知当初来雷谷求助的忠义县方县丞,就是桐灵人。
桐灵县令表示,我们也不敢指望您派人过去镇守啥的,就是想万一遇到大事,放出求助焰火,雷谷能尽快派人支援。
这个要求不算太高,更是彰显出忠义县的不识抬举。
李永生表示,邻里之间守望相助,是该有的美德,你们遇到事情,我们可能会派人去,但并不保证能及时赶到,也不能保证每次都赶到。
世间事本来就是这样,雷谷对桐灵没有责任,没有必须及时救援的理由。
桐灵人也不气馁,说我们每个月奉上粮米十石,一旦得到救援,还另有心意,你看如何?
这个态度就很端正了,每个月交保护费,动手之后还有辛苦钱和医药费。
十石粮食真的不多,可以说少得可怜,但这是一份心意,证明桐灵也不认为,雷谷有必须出兵的天然义务。
赵欣欣还是不想答应,这个距离,已经超出了她对荆王府的通牒,虽然她也觉得流寇可恶,但是……她那个皇兄也很有责任,不能全怪到荆王头上。
不过李永生劝住了她,说雷谷划的百里范围,只是必须保证安全的范围,属于禁区,咱们还需要拥有一片缓冲区域,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。
桐灵就很符合这个要求,他们能及时示警的话,对咱们来说,也算是烽火台了,而且人家愿意交规费,何乐而不为呢?
赵欣欣一想,也是这个道理,于是准了桐灵县令的请求。
十石粮食很少,够三十来个青壮一个月吃,不过她也没有讨价还价的兴趣——这年头,谁家的粮食也不多,有个心意就行了。